|
楼主 |
发表于 2004-10-14 08: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以及哥特文化`` <FONT color=#990000><b>人民公社</b></FONT></P>< > 哥特文化运动作为一场现代文化运动是最先从音乐开始的。
通常认为哥特文化运动的起源日期是在 1979 年。在这一年中,
Bauhaus 乐队演唱的“Bela Lugosi's Dead”在市场上发行。仅管这
首歌曲中包含着有意挖苦人的成份,但它却被众多歌迷认为是
哥特文化运动的灵感。当您听这首歌时,能够很快地领略到一
丝神秘、一丝怪诞。作为与朋克运动的分裂,第一次哥特文化
运动大概发生于英国,其时间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此时朋克运动这种黑暗阴郁、经常内省的变化因素已经奄奄一
息了。The Damned、Bauhaus 以及 Siouxsie & the Banshees 乐队
则具有第一代的特征。这些乐队的音乐后来都被称做哥特式音
乐,但是每个乐队本身并不这样认为。对于是谁发明了“哥特”
这一术语,以及它是怎样与这种黑暗的音乐相联系的?众说纷
云。我认为是英国的音乐出版社让这一术语在人们心中留下印
记。八十年代初期是哥特式运动的鼎盛期,以 Sisters of Mercy
为中心代表,但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它便开始衰落了。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二代的哥特音乐以一种全新的
方式出现了。它包括了 The Shroud、Rosetta Stone,和 London
After Midnight 等乐队。它们第一次将其自身称作是哥特式乐队。
这是美国哥特式运动最为瞩目的时期,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亚
文化模式。在这个时期,哥特式音乐以及文化经历了发展、分
裂、多样化,并分成各种各样的子派,从而拓宽了以前所谓哥
特式运动的界限。
近来,对哥特式亚文化的广泛关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哥特式
文化的遁词已经渗透到主流文化中,例如对超自然以及黑暗美
学的兴趣。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黑暗的嗜好已经成为本世纪
末一种流行的风尚。当前正值我们迈向千禧年,因而这种倾向
会更加明显。
当哥特式运动步入九十年代后期时,我们几乎亲眼目睹了其第
三代的出现。仅管在这一代中一些著名的作曲家(例如 Mick
Mercer, Dave Thompson, Jo-Ann Green)未被大众所知,但我依
然坚信它的存在。当第二代在 20 年之内从其中期步入晚期的
时候,这些作曲家逐渐对哥特式社会现象的参预不再感兴趣。
此时便出现了哥特式的新一代。
在哥特第三代,加入该行列的成员空前绝后。由于当前商业效
应的普遍盛行,许多年轻人了解了哥特式文化。随着 Marilyn
Manson 的休克摇滚(shock rock)的广泛流行,无数的商业目光
投向这种亚文化。许多哥特乐队都希望澄清 Marilyn Manson 所
演奏的音乐属于重金属音乐。他们声明 Marilyn Manson 属于九
十年代的 Alice Cooper,该乐队通过极度夸张的震响,以及
在音乐市场上打造反对保守势力的天才、呼吁年轻人造反,进
而从此变得富有。许多哥特人声称那些对 Marilyn Manson 疯狂
崇拜的年轻人事实上并非真正的“哥特人”而是“幽灵般的孩子”。
由此看来,哥特音乐正在蜕变成“重金属式的哥特音乐”——许多
哥特乐队并不接受这种混合式音乐的存在,也有许多成员否认
其有效性。这种“重金属式的哥特音乐”与当前的哥特式音乐
是截然不同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哥特音乐对新一代的哥特音
乐充满了疑问:怀疑它们的真实性、厌恶它们对亚文化的揭露,
它们更喜欢这种文化保持在秘密的状态。仅管新一代的哥特式
音乐不能很好地被其前几代音乐所接受。但时间终将证明它的
存在。我们很难预料到哥特文化运动的未来。20 年后,它会继
续变化、发展、改编,使其成为青年们最为久远的亚文化。</P> |
|